主持人培训教程大全(主持人培训班)

2023-11-03 09:33:04
分数查询网 > 培训 > 主持人培训教程大全(主持人培训班)

1.理论概述

专访是主持人(或记者)与专门的采访对象就一定的主题在特定场景进行谈话的一种节目形态。专访是采访的一个类型。采访本属于记者的基本功,而当设立了专访的栏目,且固定人员做专访并贯穿节目始末时,其采访人就具有了主持人和记者的两重身份和两重功能。

专访以语言交流为本质特征,是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结合的产物,具有人际传播亲切可感、双向沟通、直接反馈的优势。广播和电视的主持人专访这种节目形态,其采访过程不经过文字符号的转化加工,而直播的专访不同于文字采访,没有回旋余地,没有补救办法,不能更改,无法剪接,是真实客观的谈话过程的同步播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采访谈话过程即节目本身,专访“过程”即主持节目、完成节目的过程。正因为如此,主持人在专访中的交谈不同于日常生活的随意闲谈,不能松散无序,不可信马由缰,主持人要胸中有数,能控制访谈的主题、结构、节奏、气氛、时间。

主持人与访谈对象的谈话实际上是说给受众听的,所以还必须处处考虑到受众的需求和接受水平、接受习惯。专访传递的信息无论从广度、深度上都应大于、高于受众原有的信息占有,否则专访就失去了传播的意义。如何使受众对专访产生兴趣,引起关注,如何方便受众对比较深奥的新信息的理解,是主持人在专访中必须考虑和设法解决的。因此主持人专访在谈话的目的性、有序性、时间性、艺术性上都有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专访的信源信誉,一方面来自专访对象,一方面来自主持人。那些思想和知识实力雄厚并且对自己职业角色拿捏得恰到好处的主持人,在专访中,其品格与素质修养方面的个性魅力不仅能获得访谈对象的好感,有利于访谈的进行,而且也必然得到受众的好评,与节目相应生辉,成为提高节目收视率、收听率的关键因素。故此,主持人首先要认真做好专访准备,获得专访资格,查阅资料、外围采访,继而在占有信息的基础上做“认识”和“研究”的功课,而后要做出专访的语言设计(提问)和非语言设计(采访时机、环境等);其次,营造轻松和谐的采访气氛,激发采访对象的谈话愿望,这当然与采访对象的性格、心境、接受采访的态度有关,但好的气氛主要由主持人来营造;第三,与准备工作同样重要的还有聆听艺术,高明的采访有充分的准备,又不局限于预先准备好的问题,能在认真投人的倾听当中,随时发现可以深人开掘的问题和新鲜的信息(包括鲜为人知的事实、新的观念、提法等),使专访内容有独到的深入的价值。

专访分为事实性专访、意见性专访和人物专访。事实性专访,目的在详尽了解事实本身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认识事情的本质意义。一方面,主持人作为听观众的代言人,在专访中提的问题应是受众最想知道的、最关心、最感兴趣的;另一方面,主持人作为媒体传播者,其专访还应同时起到以正视听,引导舆论的作用。时效性和说明性是事件性专访的特点。意见性专访,就社会关注的某类现象、问题或政策,邀请具有代表性、权威性的人士做大跨度的、深入的采访。围绕宏观的背景、事物的发展变化、事物内部的各种矛盾关系、外部各有关因素的影响、客观的社会效果和作用,以及前景的预测等等,从不同角度发表意见、表明态度,展开多角度、多侧面、多层面的交流和不同观点的讨论。针对性和权威性是意见性专访的特点。人物专访,重在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关注,其精神品格、人生感悟、取得成就的心路历程、人物的独特风貌都将给受众生动感人的启迪。敞开心扉、深人动情的谈话,一件件具体的事情、感人的细节以及蕴含其中的情操、境界,常令受众心灵震颤,不期然地得到净化和升华。人文性和深入性是人物专访的特点。

2.范例及分析

这里提供一个意见性专访和两个人物专访的作品。

(1)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新闻2002新闻聊天室》主持人李哲勇和夏童做的意见性专访--《一个志愿者之死引发的思考》,2002年12月15日播出:

主持人哲勇:您好,听众朋友,欢迎走进新闻聊天室。12月1号,有一位志愿者把年轻的生命永远的留在了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他就是刚刚20岁出头的四川小伙子冯勇。冯勇是中国第一位在志愿服务过程中遇难的民间组织志愿者,前几天我们以此为由头做了主题为“如何建立志愿者的保障机制”的一期《时事对白》节目。节目播出之后,我们得到了一些听众的反馈,有的听众认为冯勇家境贫寒,却能舍小家顾大家实在是可敬可佩,也有的听众认为冯勇的行为固然高尚,但在情理上是说不过去的:自己家里拿着低保,一年的收入不过两三千,爸爸丧失了劳动能力,奶奶还要捡破烂补贴家用,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要离开家,实在是有些令人费解。

主持人夏童:这样的反馈我们想包含了这样一个辩题,那就是志愿活动当中能力与热情哪一个更重要一些,这一个辩题也进一步引发了我们对为什么要做志愿者、志愿服务活动如何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些问题的思考。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觉得有必要再一次把焦点对准志愿者。今天我们的“新闻聊天室”就请来了三位曾经去可可西里参加保护藏羚羊活动的志愿者,他们是杨震、胡佳和黄展兰,欢迎你们。

主持人哲勇:在节目开始之前,我们先听一听志愿者冯勇母亲的一段话。

(录音)

哲勇:您知道冯勇到可可西里是做什么的,您知道吗?冯勇母亲:做什么事我不知道,他给我打电话,说是保护野生动物的。

哲勇:您知不知道到可可西里保护野生动物可能有危险,您知道吗?

冯勇母亲:我不知道有危险,但他愿意做我还是支持他的。

哲勇:这次去可可西里,冯勇是不是自己准备了一些钱?冯勇母亲:我给了他一些钱。哲勇:您给了他多少钱?

冯勇母亲:他走的时候给了八百块钱。哲勇:您一家一年的收入是多少呢?

冯勇母亲:我们一家人收入就是两三千块钱,现在等于是吃着低保。

哲勇:是补助啊?冯勇母亲:嗯。哲勇:有的人可能会说,冯勇家里生活并不是很宽裕,在这样的情况下,冯勇不但帮不上家里的忙,还要拿钱去做一些公益事业或环保的事,这样做值吗?如果有人这样问您,你会怎么回答他们?

冯勇母亲:我就回答他,我儿冯勇值得,他牺牲得光荣。

夏童:今天上节目之前,我们也把听众的反馈做了一个编辑整理,现在我们再听听他们的观点。

听众A:这个事件我觉得缺乏周全的考虑和科学性,因为在那种特殊的环境下,不能够只有匹夫之勇,不管是安排的单位,还是参加者,都应该适可而止,考虑好自己的条件以后才能去,尤其可可西里这个地方几乎是生命的禁区,所以我们不能够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去做事情。我想环保志愿者或者自然保护的志愿者有很多地方都能够发挥作用。现在有一个非常不好的趋势---所谓个人英雄主义,有很多大学生都希望到自然保护区去,到西部去,到野生动物出没的地方做志愿者,其实在身边,在大城市照样可以做。

听众B:我不赞成他这种做法,有追求这是值得肯定的,值得赞扬的。但是如果家里穷成那个样子的了,还把仅有的一点钱拿去参加这样的活动,尽管这个活动是正义的,但是还是应该先保护自己。我觉得作为一个“社会人”应该积极的参与到各种公益活动当中去,但是就冯勇这个事件看来,我认为他的做法还是有点欠妥。为什么?因为他的家庭情况和他自己的处境并不算好,他考没考虑自己的父母还要生活,考没考虑过自己今后还要发展。

主持人哲勇:杨震,我们的调查你也听到了,我知道你曾经去过可可西里,也曾经去过珠穆朗玛峰拾垃圾。那么可能有的人认为做志愿者是“有钱,或者有闲”,就是你有闲工夫才去做的事情。刚才那些观点你也听到了,对这些观点你怎么回应呢?

杨震:我认为做一个环保志愿者,尤其是去西部,自然条件非常艰苦、恶劣的环境当中去,首先我们自身的身体条件是最起码的基本因素,一定要保证。第二,确实我们到了那么恶劣的环境下,我们自身的这些装备,最起码像保暖这些装备一定不能马虎,一马虎很容易出现生命危险。像我们所了解到的,在零下三四十度那种状态,还要在野外过夜,那是很危险的。

主持人哲勇:黄展兰,一个女孩子去这么一个恶劣的自然环境参加这么一个比较高尚的活动非常值得敬佩,你也去过可可西里,那么你对刚才这些人的观点,你的看法是什么?

黄展兰:我挺同意某一个人的观点,也就是你得先看自己的能力能去哪儿,根据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不能说一腔热情去做什么事。因为很多时候我觉得人必须得先保证自己的安全,你保证自己的安全,也不会给其他人带来麻烦,在保证自己安全之下,再去做一些保护动物,或者保护环境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主持人哲勇:胡佳,我知道你有一个网站,这些网站也有一些志愿者,你本人也是因为做志愿者,而且参与环境保护而为人所知,那么你对咱们在“新闻聊天室”里两位嘉宾的观点,以及刚才我们播放的那些人的观点,你的观点是什么?

胡佳:我想这里特别的一点,冯勇他牺牲是在民间环保组织的志愿者体系内,民间环保组织他们手中的社会资源是最少的,实际上他们本身也是一个弱势群体。这些人本身力量就很微薄,还要冒着风险做这些事,所以我想从社会的角度来讲,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更多的关注。另外一点,我们知道冯勇牺牲是一个综合性的原因。第一他自己大意了,第二我们也应该知道他去那儿选的那辆车车况很差:拼装的北京吉普。为什么他开这种车?就是因为绿色江河资源是很少的。还有一点,冯勇自己并不是愚勇,或者选拔他的时候是一个错误,他本身是武警战士出身的,在新疆曾经当过三年的兵,他也很适应高原的气候。但他穿得太单薄了,而且因为车陷住了,他没有考虑周全。

主持人夏童:咱们既然谈到了这一席话之后,有两个概念是不是能够把它确定一下,一个就是对冯勇本身是否具备这个条件去那里,和到那里之后是否具备足够的条件开始他们那天的活动,我觉得这两点是不是应该更加明确。你们刚才谈的比较多的可能就是他不应该那么盲目的,在客观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在那么低温的情况下去工作。你们能不能进一步阐述一下,他本人是否具备做一个志愿者的标准?

黄展兰:我觉得做志愿者是不分贫穷或者富有的,其实从身边做起,你得知道自己拥有多大的条件,才能去做多大的事,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不是说,你没有钱你就不能做了,你可以从身边做起,到处都有保护环境的,到处都有需要帮助的地方,你没有钱你可以从身边做起,不一定要跑到这么远的地方。我觉得对自己能力的认清是很重要的。

主持人哲勇:其实我们谈到的这些问题也涉及到我们下一个层次要谈到的,就是志愿活动中能力与热情哪一个更重要。北京国际志愿人员协会的秘书长刘军对这方面很有研究,但是因为他今天要参加一个志愿的活动,所以不能来。但在这之前我已经给他做了一个录音,我们先听一听他的录音,再进行我们的探讨。

(录音)

哲勇:我曾经在一个辩论赛场看到这么一个辩题:志愿活动中能力与热情谁更重要,你怎么去看待这一个辩题?

刘军:我个人觉得志愿服务光有热情是不够的,一定要有能力,能力非常重要。我们国家很多志愿服务活动只注重轰动的效果,不注重实际的效果。包括我们很多的青年志愿者,他们很多方面只有热情,很多方面能力是不够的,所以会出现很多问题。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真正的志愿者来讲,一定要具有专业性,专业性非常重要。如果没有专业性,光有一腔热情是不够的,因为你光有热情的话,你在提供这些服务的时候,可能会不是当地所需要的一种服务,所以我觉得专业性非常重要,专业性一定要符合当地的需要,你这样提供的一些志愿服务活动才能跟这种需求接轨。

哲勇: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咱们中国的志愿者和外国的志愿者横向的一个比较,有什么异同呢?

刘军:我觉得外国的志愿者相对比较规范化,国际上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时间比较早,国际志愿者组织因为他们比较专业化,他们选的一些志愿人员也相对比较专业,很多都是一个专业的人士到发展中国家提供一些志愿服务。从组织结构来讲,从对志愿人员的培训、建设方面,他能够达到一定的专业化,包括他派出之前的一些培训,使他们对他们将来服务地点的状况有很深入的了解,这样他们去服务以后,相对这种适应性就强一些。而且其它的保证,比如人生的保障、医疗的保障都是能跟上去的。

哲勇:回顾志愿者行动走过的路,中国在发展过程中,现在还需要去完善的有哪些方面?刘军:因为现在中国的志愿服务活动比较年轻,开展时间也不长,所以首先我们怎么样能够确定志愿服务组织也好,或者个人的法律地位的问题,就是法规的建立,能够保证他们的权益的问题,让社会公众能够了解支持这种志愿服务,我觉得这个很重要。但是另一方面我觉得我们国家对志愿服务的管理也应该制定出相关的政策,这样的话,志愿服务机构也有一个专业化的问题,另外志愿人员也有专业化的问题。我觉得今后中国志愿服务活动目前正在蓬勃的开展,越是这种情况,越需要大家冷静下来,从法律法规方面,从志愿服务的管理方面,志愿人员的专业化方面,可能都要思考一下,都要做很多的工作。

主持人哲勇:刚才刘军秘书长谈到了志愿服务的管理化和专业化的问题,那么胡佳,你在网站上应该看到过网友对志愿管理专业化这方面的言论。你听到的是什么?

胡佳:他们很多也是举国外的例子,像美中友好志愿者那些人在采取志愿服务以前有长达11个星期的培训,而且给每个人都配备了各种各样的防护保障,比如一氧化碳报警器、烟雾报警器、净化水的这种设备,甚至每个人都有一个软梯,用来防火用的软梯,最高能够到五层楼,发生火灾的时候,他都能够下去。在那里边都有专门的医务顾问,还有安全保障方面的顾问,当志愿者产生任何这方面需求的时候,就有人会配合他。这个首先要依托一种很完善的体系。另一方面还要有相对雄厚的经济实力。在这方面我们确实刚起步,无论在这两个领域的哪个方面。

主持人哲勇:我知道杨震你的装备很不错,因为在出发之前,我曾看了一下。你们在可可西里的时候,据我了解也曾经遭遇了危险,但是你们安全的回来了,你觉得这里头是什么因素起了作用?

杨震:像冯勇发生的这种状况,我们在可可西里可以说发生过多次,像他那种在雪地陷车,还有冰河里边陷车这种情况我们都遇到过。但是毕竟当时我们组织巡山的时候是两台车子,像冯勇是一台车子。两台车子这是我们上野外巡山的时候的必备条件,只有这种情况下,你才能产生自救。再一个像我们带的保暖的东西,如一些棉被还是很多的,衣服大家穿得非常充足。还有一个关键就是司机的经验,像我在可可西里呆了一个月,可以说天天出去巡山都要坐北京吉普,车况也不是很好。我在北京自己开车已经有七年的时间了,但是我在那里一个月我没有摸过一次方向盘,我没有这个经验,我就不能去做这件事。如果说做不好的话,反过来会给大家制造一些麻烦。

主持人哲勇:如果说在保障机制这方面做的再完善一些,这样的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杨震:完全可以避免的。

主持人哲勇:黄展兰,咱们再把话题引入下一个层次,你曾经在接受我采访时说,假如你到可可西里,或者是条件恶劣的这样一个环境下,遇到了不测,你不会向组织者索要赔偿,或者寻求法律上的援助。

黄展兰:因为我个人认为,这是我自己的决定,我自愿去参加这个组织、这个活动,所以我觉得如果有什么事,其实我去的时候我会给自己买保险。像我们管理局本来资金也不足,如果出了什么事,是我们志愿者的问题,或者天气不可抗拒的,我就不会去索赔这样的。

主持人哲勇:但有一个学者认为你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他是谁呢?他就是北大志愿服务与福利研究中心的主任丁远竹,他是我国比较早研究志愿服务的学者,他写了一本名为《志愿精神在中国》的书,你们读过没有?

众:没有。

主持人哲勇:好,今天我们就听一听他是怎么解读志愿精神的。

(录音)

哲勇:您曾经写过一本书是《志愿精神在中国》,有一些事例是这样的,有些志愿者好心,结果热心遭遇冷脸,好事难做,1996年实施扶贫接力计划,有的志愿者就遭遇了尴尬,某东部沿海城市到西南地区支教的青年,回来以后就发现没有工作了,如果你想去做这样的支教工作,单位就说,对不起,在你回来之后,我们不会给你任何的保障,如果这样你还要去,你就去好了。

丁远竹:实际上志愿者的尴尬不仅来自原来的工作单位,还来自社会对他的认知。比如我们1999 年在做调研的时候就发现很多志愿者提供服务的时候,服务方本身就对他们有所戒备,比如社区服务志愿者进入社区以后,想给老人提供帮助,可惜老人对他们不是特别了解,就拒绝了。问原因是什么原因?就说,这些人到我们家来干什么,也许感觉不安全。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社会对于志愿者的认知还没有达到一个程度。

哲勇:另一个角度,很多人认为你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你一定是有动机的,现在这个动机可能是以经济杠杆去衡量这个事情,你在不索取经济回报的情况下,这么做,你是可疑的。

丁远竹:12月5号是国际志愿者日,我们在北京大学做了一个论坛,有一位志愿者讲得非常好,这个志愿者很聪明,也很年轻,他也有很高的学历,他讲了一个他自己的亲身经历“我去找一个地方做志愿者,人家就觉得我这个人精神不正常,我有这么高的学历怎么不去挣钱,去做志愿者?”这是很奇怪的事情。我觉得这是社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问题。

哲勇:有人认为既然是志愿者,那么后果自负,概不负责,我采访过一些志愿者,志愿者也认为我在志愿服务过程中,遇到一些意外的事情,他不会向组织志愿活动的有关部门索要赔偿,寻求法律上的支持,您对这样一种观点,您是怎么评价、您怎么看?

丁远竹:这么说不对,一个方面看志愿者当时跟志愿组织之间怎么达到一个默契,如果志愿者跟志愿组织说,我后果自负,你不要对我负任何责任,这是事情的一个方面。这只是说明了志愿者和志愿组织之间的关系,或者说他们之间的一个默契。反过来说,志愿组织是一个具有法律地位的组织,那么他不仅要对组织本身、志愿者负责,他可能要对社会负责,那就是说从严格的法律角度来说,我想不允许一个志愿组织和志愿者之间签订这样的协议。所以这个事我觉得志愿活动不是志愿者和志愿组织之间的私事,而是一个社会行为。所以它不仅要得到志愿组织和志愿者之间的相互承诺,而且志愿组织要对这个社会和对整个法律有一个承诺。但问题在于我们现在没有这样的法律,我觉得这是一个问题。

哲勇:您预见一下,它会在多长的一段时间里头得到解决?

丁远竹:我想很快,有三五年。因为现在很多志愿组织、志愿者、志愿组织的领导者都在积极做这方面的工作。呼吁尽快在全国对志愿活动立法。

哲勇:您长时间跟志愿者接触,并对志愿者这个群体有深入的研究,那么,如果让您用一句话概括对志愿者的认识,对志愿精神的认识,您会选择用哪句来概括?

丁远竹:志愿精神是永恒的,志愿精神是无价的。

主持人夏童:刚才听了嘉宾的话之后,我想至少听众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现在志愿的行动不是一个个人的行为,它是属于一种社会的行为。在现在我们的社会对志愿活动认识得并不是那么深刻,而且在我们志愿服务的一些相关制度也并不是特别完备的情况下,根据你们的实际体验,你们觉得应该在目前情况下,我们怎么去体现志愿精神和去付出一些志愿行动?

胡佳:首先志愿精神弥足珍贵,我想应该从以下三个角度谈,第一个是志愿者个人,这个激情是非常美的,但是,他有激情有热情的同时,要加强自己的能力,一定要有把握。第二方面是指这个志愿者组织,他们要加强志愿者能力建设,要给他们一个培养。还有很重要的要给他们设备上的保障,比如说通讯、交通,还有各方面的。第三就是社会,这个社会应该成为志愿者最强大的后盾,应该给这些志愿者--已经给社会奉献过他的热情、他的才能的志愿者,应该给予其认可和肯定。

杨震:我觉得咱们志愿者活动,甭管是民间环保组织搞的,还是官方机构搞的,他都应该协调作战,不要脱节,不要脱钩。同时,我觉得作为志愿者的热情是可赞的,勇气可嘉,但是要冷静思考,量力而行。

黄展兰:我的观点是,我觉得这次事件很可能是一个机会,让民间组织和官方组织能坐下来谈一谈,看有没有机会一起资源共享,为可可西里做更多的事。

主持人哲勇:八年前青年志愿者行动在全国风起云涌,八年后他们共计向社会提供了8000多万人次,超过41亿小时的志愿服务。我记得有一位志愿者说,真正的志愿者是把志愿服务视为生命的一部分,志愿的精神已经浸入了他们的血脉。好,非常感谢三位嘉宾走进我们的《新闻聊天室》。

3、具体做法和要求

专访能力的训练重点在3个方面:一是采访前的准备功夫;二是采访谈话和谐气氛的营造;三是采访过程的把握与控制。

鉴于在校生做事实性、意见性专访在时机、选题、人选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困难,届时教学安排又不等人,故此,专访的练习以入物专访为主。一般可于开课前布置学生在寒暑假利用家乡的便利条件尝试做一次人物专访。要求先自学专业教材第六章第二节“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的专访”(212~233页)、完成两种形式的作业:①专访录音(剪辑后15分钟);②人物专访文稿(1500字)。开学后小组进行专访作业汇报与听评,重点检查采访前准备:要求有选择该人物的理由。(含简历、业绩、特点、表现特点的言或行的细节、性格、表达状况)采访目的、采访重点、问题设计、联系途径等,同时汇报采访后的反思。

专访大课后,每人做一次广播专访练习,事实性、意见性、人物专访均可。事实性、意见性专访必须查阅有关背景、具体政策等资料,了解相关的社会现实及反映,考虑受众的信息需求,据此确定采访目的及问题设计。小组课的汇报与听评,要求提问有序、具体明确;访谈内容有信息量、详略得当、可听性强;注意访谈中内容、情绪、节奏的把握。再做一次电视人物专访练习与讲评。预先联系好可届时到演播室的专访对象,可两人共同采访,录制时间30分钟;有条件的同时可课下完成电视专访作业,课上展示与讲评。讲评除了注重专访的基本要求外,还要注意双方的反应、特别是采访者提问的态度语气、倾听状态与实效、表情身姿等细节。

2018,又是崭新的一年!

都说新年新气象,

小朋友们该如何

充实地度过这新的一年呢?

如果不想在课余时间里太累↓

又不想放纵自己↓

那就想想什么样的活动能够改变自我 实现自己的梦想↓

为充实孩子们的课余生活

为孩子们在离开学校的时间里增色添彩

三明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

“小主持人”公益培训班

开始报名啦!

三明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选派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播音专业的老师,免费为6-8周岁儿童开展“小主持人”公益培训活动。

培训时间:

从3月12日起,每周一下午16:30-17:30

招生对象:

6-8周岁儿童

培训内容:

通过口部操、吐字发音、诗歌、讲故事、朗诵、主持等形式,提高学员普通话水平、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

报名时间:

即日起至3月11日

联系方式:

李老师 8225032

好口才成就好人生!

给你一支小小话筒,

请你表达心灵愿望!

作者:piikee | 分类:培训 | 浏览:30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