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预报名马上就要开始了(预报名时间:2018年9月24日至9月27日),很多人都还不知道考研到底是怎样一个流程,今天学习考研帮和大家一起梳理一下整个过程。
★学籍校验:
❸ 符合报考条件的最后学历,应届本科毕业生选“本科毕业生”,同时符合报考条件的最后学历证书编号填“无”,最后学历也填“无”,别忘了填注册学号;往届生按实际情况填写,注意区别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两者编号区别。
学校共青团综合整理自中华全国学联、重庆海天、医者仁心 教者恒心,转载请注明来源。
预报名:2022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毕业生档案一般有以下6大流向:
考研的时间已过去一半,马上就要开始考研预报名,关注并转发给考研的孩子,提前掌握信息才能不慌不忙,顺利完成考研第一步!
考研预报名不是必须要报的,等到正式报名时直接报名也是一样的。
具体的信息填写内容比较多,比如学籍学历啦、户籍档案、奖惩情况等等,大家可以先写在word里,填起来就又能提高速度还不会担心填错啦。
研招网报名页面(往年示意图)
完整的流程即是:
进行考研预报名
正式报名工作安排在10月5日至10月25日(每天9:00—22:00)。
2023考研报名都有哪些流程?
4
②所有报考信息确认无误后,系统会生成你专属的报名号,并下载报名信息表,填写报考信息(包括报考学校、报考专业、考试方式、考试科目、研究方向、报考点的选择等等)。
一般情况下,学历(学籍)信息是可以快速校验的。如遇网络拥堵等特殊情况,将出现“进行中”的状态,考生可以继续填写考生信息中的其他部分,不影响接下来的操作。
方式就是考生在此期间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然后打印。准考证上有考场信息,如果考场离住处较远,就需要订考研酒店了。
在统考网报系统中,报考点列表是和前面填写的招生单位、考试方式等相关联的,请仔细阅读相关单位公告,如果有疑问请与报考点所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联系
但是这种情况,我估计在北京出现的情况很少,都是在那些比较偏远的地区学习同学,同学学习非常努力的那些地区,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这个千万别忘了报名。这是每年9月底10月初你要进行的报名,然后同学这叫网络报名。
⑦选择报考点并阅读省、报名点网报公告
重要节点别错过
⑤获得符合报考条件的最后学历毕业日期:以实际毕业日期为准
9月24日至27日 考生可登录
报考院系所名称:填写报考院校的院系,有些学校同一个专业在两个不同的学院都有招生。
网上报名,分为2个时间段:
②高等教育教师
户口所在地是指户口所属的二级行政区,比如地级市,不是指县、区。你可以再查看一下是否有报考点。如果确定你的那座城市没有,整个省肯定也会有报考点接收你这类考生,你可以看一下你们省其他市的网报公告。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平台”
学位证书编号一项按《学位证》上的“证书编号”填写,高职高专、普通全日制应届本科和成人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填,国外留学生注明“留学生”字样。
(图源:研招网)
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报考专业名称前面有“(专业学位)”字样的为专业学位的专业,其他为学术型专业;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①应届考生如何选择报考点?
⑦学位证书编号:按学位证书上的证书编号填写,离职高专、普通全日制应届本科和成人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填;国外留学生请填写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国外学历学位证书认证编号
现场确认时间在2018年11月10日之前,具体安排请查看各省级招办发布的网报公告。
34所通常先于国家线出自己的分数线,时间一般在3月初左右;国家线则会在3月15号前后发布,然后其他院校,即非34所,将根据国家线来划定自己的分数线。特殊情况是20考研和21考研由于疫情的影响,国家线先于34所公布。
如果确实是需要修改,只能通过取消现在已经报名的报考信息,再次添加新的报考信息,全部重新填写一遍。
2
考研基础知识第1篇:
大家一定要对照这篇文章填写相应的信息,尤其是报考点和报考单位的区分,特别容易填错,一定不要粗心大意。
一、填写考生信息
第一步:填写学籍学历
1.报名时输入的学历(学籍)相关信息有误;
2.学历(学籍)电子注册信息有误;
3.学历(学籍)未注册;这种情况可以登录学信网,查看学信档案,提交认证报告《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者《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证书认证报告》。
第二步:填写基本信息
第三步:填写户籍档案
1. 继续在本校读研读博等深造的,档案留校;
2. 已签约单位有档案接收权的,档案转到工作单位;
3. 已签约单位没有档案接收权的,档案转到工作单位所在地的市县级人才市场(人才交流中心、人力资源中心);
4. 未签约的未就业或是自由职业、自谋职业毕业生,档案直接转回原籍所在地的市县级人事部门(由于部门改革等原因,不同时期接收档案的原籍地部门叫法前后可能不一致,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人力和社会保障局);
5. 毕业后在他校深造的,档案转到其他高校;
6. 还有部分高校有政策,就是毕业后档案和户口可以留在学校的人才交流中心两年,两年后必须迁走。
第四步:填写家庭主要成员
第五步:填写学习与工作经历
第六步:填写奖惩情况
第七步:填写联系方式
二、填写报考信息
第一步:阅读考生诚信承诺书,点击同意
第二步:选择报考单位
第三步:填写备用信息
第四步:填写报考专业
第五步:选择报考点
第六步:生成报名信息